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yl23455永利官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着眼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立足办学特色和学生学情,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实施“三全育人”夯基、“五育并举”融通、耕读教育赋能的“正禾”育人工程,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强化顶层设计谋布局,探索“大思政课”新路径。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做好陕西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发展联盟工作,构建横向全员联动、纵向机制贯通的耕读教育特色“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立健全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举措,以措施有效提升建设质效,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做乡村振兴生力军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以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构筑“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切实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课堂意识形态规范制度,将通识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和创新创业课作为育人主阵地,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强化课程的德育元素和思政功能;成立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匠心杨职”课程思政金牌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观摩活动,让专业课程更“思政”,深入挖掘涉农专业基础知识、人物事迹、政策法规等素材并将其有机融入思政课,让思政课程更“专业”。
善用“田野”大思政课,打开思政改革新方式。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开门办思政课,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校内校外“双元联动”的田野课堂,将思政课教学由室内引向室外,将“课堂”搬到“田野”,善用生动鲜活、入脑入心的“田野”大思政课,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做一粒扎根泥土的种子,增强思政“金课”铸魂育人实效。
校内田野课堂,从田野教学校园微景观的营造入手,建成1000㎡的耕读文化馆,打造农耕文化陕西之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引导学生“回到现场”,感悟历史情境,提升责任担当;校外田野课堂,依托杨凌示范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小麦育种教研场域,将“课堂”搬到“田间”,开展思政课教师与院士专家、乡村干部、返乡创业“新农人”共上一堂课实践,并进行师生现场讨论、田间劳动、乡村调研活动,用“实践”武装“思想”,推动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
打造乡村振兴大课堂,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各类力量和资源,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振兴打造大课堂,聚焦思政教育构建新格局,创新知农爱农人才培养。
以耕读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育人氛围,创设“后稷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推出《郑国渠》原创舞台情景剧,深入开展“二十四节气暨农耕文化、中华经典晨读、十大节庆”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以“行走的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把实践课堂、思政教育搬到三秦大地的乡村里,把技术技能应用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上,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生动实践,连续三年暑期相继组织“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万名学子进万村”乡村振兴大调研、“乡村振兴大课堂”文明实践活动等,引导和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敞开胸襟,用脚步丈量大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乡村振兴大课堂中同频共振,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注入杨职智慧和力量。
“大思政课”育人实践以来,已惠及学生2.6万余人,广大学生在现实的场景、鲜活的事例、火热的生活、亲身的体验中学思践悟,知农时、体农情、察农需、志农事,提高了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把乡村基层作为踏实苦干、砥砺自我的“练兵场”。
(文/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