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我们共同走过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7年,迎来了充满希望、令人期待的2018年。值此元旦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海内外校友,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岁月如金,天道酬勤。回首过去一年,我们倍受鼓舞。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陕西“五新”战略任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强基础、抓改革、促发展、创一流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名第12位,社会影响力排行前20强,荣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学院建设发展呈现出12个方面的可喜变化,取得6个全省第一,在奋力追赶超越的征途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这一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从严治党在学院落地见效。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为载体,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推动了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八个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全面加强“五项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推进干部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常态化,进一步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学院连续两年荣获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追赶超越季度考核连续在全省高校排位前列。
这一年,我们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实施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三项工作,构建了课程、文化、实践和师德的多维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总结凝练形成了学院校训、校风和精神,推进了精神立校工作。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召开了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实施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和中华经典晨读活动等亮点工作,学生素质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立德树人工作取得实效。学院在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端论坛作交流发言。
这一年,我们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效应逐渐显现。学院扎实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年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10项改革方案,推行量化考核、人事管理、绩效分配等30项改革举措,健全学院章程统领下的制度体系,制定和修订党政工作制度121项,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发展机制由目标手段模式向人本绩效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学院被确定为陕西省学校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带动学院创新发展。全体师生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理念形成共识,“一核四柱一平台”建设发展战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以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为核心的一流专业建设推进力度加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链和标准链初步建立,诊断与改进机制开始运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和任务中期完成良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加速前行,学院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学院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达到3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3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省级优秀。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1000多门, 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学院获评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新增省级创新创业二级学院1个,“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2金1银8铜,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学院获评教育部“优质省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获奖22项,位列全国第17位。
这一年,我们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升格为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为第6个“国字头”涉农职教集团,成功举办了换届大会。牵头发起举办西北农林水高职教育发展峰会,西北地区24所高职达成“杨凌共识”,协同推进高职创新与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形式,聘请企业老总来院担任学生班主任,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了“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培训基地”,培训学员近200名。新增校企合作单位81个、订单班13个。与青海省政府再次合作开办水利专业人才订单班“果洛班”,“玉树班”人才培养工作得水利部长陈雷的充分肯定,并回信勉励同学“以青春梦想回报社会”。
这一年,我院教学与科研硕果累累。教职工立项教研、科研项目31项,到账经费620万元,项目数量和经费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公开发表论文381篇,出版教材85种,申报专利14项。获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师获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3项。8名教师在陕西省第四届职工科技节获奖。学院当选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第六届副理事长单位。
这一年,我院招生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招生规模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圆满完成了6916名招生计划,在校生规模已超过2万人,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新增优质生源基地10个,新增优质就业基地10个,学院第一届本科班学生毕业,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05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院被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成为全省首批入选的高职院校。
这一年,我们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农民、村干部学历班达到5个,新建麟游、周至、眉县、旬邑、镇坪、彬县6个职业农民培育学院。落实陕西高校脱贫攻坚“双百工程”要求,与麟游县结成帮扶对子,在麟游县紫石崖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及电商网络平台。落实陕西省“两联一包”工作要求,在包抓结对贫困村太白棉寺坝村建立食用菌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在10个县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培训,培训人数达到8000人次。学院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陕西高校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作典型交流发言。
这一年,我们加大人才强校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引擎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副高职称1人,聘请客座教授2人,3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担任我院技能导师,新进人员60名。获评1名全国林业教学名师,新增2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1名教师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名教师入选陕西高校首批“百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高职唯一,15名教师入选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获评杨凌示范区道德模范4人。学院获评“优质省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培训基地”。 学院讲、学、评、做“四位一体”师德建设工作案例入选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这一年,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亮点纷呈,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教育机构不断深化合作。与荷兰朗蒂斯教育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库尔斯克农业科技合作园区开展技术培训合作。对100名发展中国家技术官员进行培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15名专业教师赴德国进行课程国际化研讨。首批19名优秀学生暑期赴新加坡短期留学。学院毕业生走出国门,在外工作学生达到200多人,土建类国际班学生全部实现订单化培养。
这一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投资3200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资800万元用于改善师生办公、学习和生活条件,师生待遇得到稳步提高。投资300万元,统筹推进三校区亮化、美化工作,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南校区新建学生公寓楼投入使用,新校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推进顺利,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这一年,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绩骄人,广受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学院办学成果403次。获2017年度陕西省新闻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好新闻一等奖1项。学院媒体关注度长期在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荣登全国榜首1次。学院官微长期在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3次进入前3名,在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媒体传播力报告中位列第5名。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思想引领未来。2018年,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向着 “建设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目标奋勇前进!
衷心祝愿yl23455永利官网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学业进步、万事如意、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