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记抗战英雄、yl23455永利官网黄绪森
时间:2016-01-11来源:作者:点击数:

 

 

黄绪森(1914—2015),男,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 1931年至1933年在西安第一中学上学;1933年至1935年在西安高中上学;1935年至19403月在西农(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系上学,毕业后在陕西省洛惠渠工作;1943年至1946年在澄城县廉山中学任校长;1947年至1948年在大荔县农业职业中学任校长;1949年至1950年在大荔师范任校长;1951年至1952年在渭南赤水农校任校长;1953年至1958年在陕西三原水校任校长;1958年三原水校与武功水校合并后仍任校长,当年迁址杨陵至今。他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培养学生1.8万人,他不仅是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是杨陵地区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创建人。生前享受老红军、厅级、副省长医疗、省长级医疗待遇。

 

2015年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黄绪森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枚。

 

少年有志  追求光明

黄绪森从小时起,就对旧社会的黑暗统治极为不满。他耳闻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维护恶霸地主利益,对广大穷人百般压迫的铁的事实。在乡村,强逼群众交粮,到处拉壮丁,逼得群众走投无路。这些事实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沉重的创伤。加之社会的动荡不安,土匪到处抢杀掠夺,使他非常痛心。因而,他常常思索,怎样才能有一个公平、合理、进步的社会,使广大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日子。

1931年,他在西安上学,结识了一位名叫樊鹏飞的地下共产党员,他俩经常在一起谈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行经,逐渐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加之他又结识了一位在西安南院门五味什字开书店的乡党王育真,便经常去该书店看进步的革命书籍,这对他参加革命组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加入组织与敌斗争

1935年,他考入了西农即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西农)水利系。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当权的国民党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反动政策,不久,我国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的八大主张,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认识到,要真正抗日救国,只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再无其它出路。西安事变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不断高涨。至此,西安民先队积极发展力量,并于193612月,以西安学联名义组成宣传队,于12月下旬抵达西农,受到进步师生辛树帜、黄绪森、黄荣弟等人热情接待。即日晚,宣传队员李恩清等人与黄绪森、黄荣弟等人交谈,询问西农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情况,介绍民先队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并根据黄绪森等人的要求,发展黄绪森等人为民先队队员,并建立了西农民先队组织,黄绪森为负责人。

193612月他带领西农学生50人到云阳慰问红军,由政治部主任朱瑞接待,受到贺龙总指挥的亲切接见。

193612月,西农学生党员李焕章、陈志远参加了东北军的学兵队,接上了组织关系,他们住在咸阳酒精厂,书信叫黄绪森和黄荣弟去咸阳。到咸阳后,由李焕章、陈志远二人介绍黄绪森、黄荣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指定其负责西农地下党工作。先后发展党员15人左右,成立了党支部,黄绪森任支部书记,并化名黄勇仁,与上级党组织联系接头。

西农党组织建立后,民先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运动工作,他们与反动组织“复兴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赶走了伪教育部派来的反动分子曾济宽、张丕介、杜庭修等;反对西农学生二次接受军事训练;反对周伯敏在西农当院长;组织各种宣传队去外县宣传抗日主张等。

19383月,全国学联在武汉开会,黄绪森和张钊选为西农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到武汉后,他们得到了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爱国七君子沈钧儒等人的热情接待。大会开幕之后,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与会人员,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大家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去抗日,号召学生要做抗日宣传、慰问救亡的带头人。埋头读书,不问国家存亡,是不会有出路的。使与会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返回南京,反共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到处戒备森严。此时,黄绪森负责了西农与扶风、岐山的交通通信联络工作。每月联络一次,并且要随时传送党的重要文件。每当走到扶风、岐山县城门口时敌哨兵都用刺刀对准他的前胸厉声质问:“你是共产分子,身带什么东西”。而久经党组织培育的他,面对敌人,脸不变色、心不跳,冷静沉着的答:“我是学生、找亲戚借钱”等搪塞敌人。就这样,随机应变与敌周旋,先后两年时间,顺利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通信联络任务。

19403月,黄绪森西农毕业后,把党的工作交给王军负责,他被分配到大荔县洛惠渠工作。到任不久,就与东府地下党负责人刘邦显接上头。此时,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保护刘邦显同志的安全工作。开始接触,他让刘带上洛惠渠工作人员证件以作掩护,在大荔一带搞地下党工作。以后,他去澄城县廉山中学任校长,便请刘担任该校教导主任。以此合法身份开展地下工作,在这里先后发展党员10余人,并接待和负责过往交通人员的食宿和安全。在此期间,他先后给延安写汇报材料56份。直到解放后,才公开了身份。

 

教书育人  培育英才

黄绪森致力于水利教育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一贯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任校长职务38年,是陕西省水利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奠基人。在他任校长期间,不但主持繁忙的校务工作,还要亲自教课、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使水校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1980年被国家教委评为重点中专学校。他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他一生为国家培养学生18000余人,真算是“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现今大部分成为水利事业上的骨干力量。黄绪森本人1956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957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积极分子,在参加全国科普大会时,荣幸的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之后,曾二次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1980年,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我国选送的“中国教育画册”上刊登了他的教育事迹和照片;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水电系统模范共产党员;1983年教育部授予他“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全国优秀教师,并定为部级劳模,同年选为陕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年高德勋   青春永葆

1984年,黄绪森离休,他心系水利教育事业,笔耕不辍,不断总结育人经验。他说:教育青少年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情。人生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青春,要想不失去青春,就要下决心从头学起。他教育青少年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朋友;学会自知、自管、自强的能力;学会学习;正确看待苦和乐;要经得起胜利也经得起失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他为青少年撰写了“爱学习歌”。要求青少年“远大理想要树立,振兴中华有志气。学习知识为人民,不做无知愚昧人”。他也提醒老年人要“自爱健康在,自损得病快”,要做一个健康的老人。自离休以来,他已写出:《教书育人》、《怎样当校长》、《怎样当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爱水利》、《爱学习》、《爱祖国育新人》、《培育新一代》等供人们学习的材料和多篇教学论文。《光明日报》、《陕西教育》、《陕西日报》和《陕西水利》等报刊杂志先后刊登过他撰写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育人、教改、治学》和《发展水利事业,育人才是当务之急》等论文。杨陵区文教局将他写的《教书育人》印刷1000余册,赠给全区中小学教师,受到广大教师的赞扬和好评。他不仅为青少年撰写读物,而且还身临其境,为杨陵中学、邰城中学、张家岗小学、水校、林校、姚安中学等单位作报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1989年被陕西省水利系统评为模范离休干部;1993年被“中国退科联”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6年被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陕西省热爱下一代工作特殊荣誉奖”;同时又分别获得陕西关中地区水利水电水保学术讨论会荣誉奖;杨陵区和咸阳市科教积极分子育人楷模;文明市民;健康老人等光荣称号。

 

黄绪森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秉性耿直,廉洁奉公,公正无私,品格高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说:“道路是靠自己选择的,一定要坚持进步,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情,为国家出力效劳,再苦再难都要前进,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目光远大,人格高尚,坚持学习,扎实工作,行动落实,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忠诚于党,死而后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组织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