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杨职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杨凌职院:构建“一核四柱一平台”体系 全力推进一流高职学院建设
时间:2017-03-27来源:作者:点击数:

 

 

 

    近两年,yl23455永利官网认真梳理建校八十余年、合院十八年的办学经验,在巡视诊断改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夯基垒台,培植学院内生动力,构建了“一核四柱一平台”的内部质量提升与保证体系。“一核四柱一平台”即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流专业发展体系,一流人才与人事管理体系,一流支撑与保障体系为支柱,建立了质量监控评价信息平台。

立德树人  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树立“立德树人”、“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从2015级新生开始,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推出以学分为导向的“通识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加创新创业课”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架构。构建了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通识课知识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融合、与校政企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相融合的“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学生个性发展学习环境;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季节分段”等各具专业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在6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

两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6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2金6银的好成绩;在陕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项目232项,位居高职院校第一,获省1金5铜;涌现出了陕西十大大学生创业明星在校生赵向阳,学生发明专利6项。

瞄准“一流” 打造高水平优势骨干专业

一流学院建设离不开一流专业支撑。近年来,学院紧密契合国家战略,紧贴产业发展,紧扣内涵建设,瞄准“一流”目标,把专业建设摆在学院核心位置,以专业建设带动全面发展。一是开展专业自查整改工作。按照“压数量、调结构、优布局”整体思路,梳理形成紧贴产业发展的8大专业类群,确立一流优势特色专业20个,使学院专业结构更加凸显大农特色。二是立标杆,找短板。去年12月学院确定30个优势专业,在全国遴选十五所院校作为追赶超越目标,组织七十多名骨干教师,分赴标杆院校,住校两周,深入学习,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方案。三是建标准,升内涵。邀请兄弟院校、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启动全国农林水高职一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四是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牵引,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主持国家级2门、省级2门,参与国家级32门。五是固本强基,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坚持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教师能力提升、名师引领、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优化、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等6项人才强校专项计划,与企业共建30个教师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二十名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实施教授名师工作室,改革收入分配和职称评定制度,出台教师工作量考评办法,激励和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六是持续加力,改善实训条件。坚持每年300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行理实一体教学,与企业政府合作,建立6个协同创新中心,12个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学院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平台,瞄准“一带一路”、 “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职业教育和产学研结合优势,精准施策,服务国家战略。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举办建筑工程国际班,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服务中水、陕建、中铁等“走出去”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举办面向中亚国家农技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引进英国、荷兰建筑工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课程资源;加入《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合作,开展“2+1+2”专升硕留学生培养计划。二是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运用“互联网+农业”技术,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设立智慧农业创新中心;与农林水三个厅合作建立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监测培训基地及水利职工、林业职工培训基地,与省建设厅合作建立全省BIM培训基地。三是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在杨凌、彬县等建立11个产学研示范推广基地,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区域产业发展。34名教师被省科技厅、市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在陕西富平、洛川等县区建立“五县一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杨凌、富平、眉县政府合作,招收职业农民和村干部来校接受全日制学习,在全国首创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四是创新教育科技扶贫模式,实施科技服务与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减免学费政策;支持甘肃、青海两省职业教育发展,与青海玉树州合作,举办水利、环保人才订单班,构建贫困地区委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扶贫长效机制。

正视问题  强化教学基础环节管理

学院在开展自查自诊,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与提升体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基础环节较为薄弱,从课堂、实训实习、考试、毕业设计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缩水和“两张皮”现象。去年下半年,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会,适时出台改进方案,制定了教学基础环节质量监控制度和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意见,修订了综合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落实好校内学习两年半,顶岗实习半年的2.5+0.5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进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缩水。 目前,该院通过“一核四柱一平台”的内部质量提升与保证体系的建立,有力地促进学院办学步入内涵发展轨道,实现了四个转型,即学院发展战略由教学育人转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协同育人,发展模式由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发展路径由着重硬实力转向依重软实力,发展机制由目标手段模式转向人本绩效模式。  

  党委宣传部 崔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