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党建网,2015年11月24日)
yl23455永利官网(以下简称为杨凌职院)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举办职业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万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学院系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和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2014年,学院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打造优质育人环境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占地面积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有标准化学生公寓20栋、标准化食堂3座,拥有现代化的体育活动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2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1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形成了具有职业训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600余名。有教职工843名,其中教授53名、副教授286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10名。客座教授20多名,外聘教师300多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3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和省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7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全国行业)职教名师20名。
学院设有水利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经济与贸易分院、生物工程分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药物与化工分院、动物工程分院、旅游与管理分院、文理分院等16个分院部。开设有农、林、水、理、工、管、经济等大类73个高职专业,土木工程、园艺技术、会计等3个本科联办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等4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经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园艺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11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四部委的多项行业工种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可承担176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任务。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7个基地,建有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形成了融短期技能培训、中长期职业培训、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和联办本科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院先后承担各类教学和科研推广项目217项,目前各类科研项目在研经费超过800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8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8个,专利12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矛。
联姻百县千企 打造服务三农联合体
作为国家示范性涉农高职院校,杨凌职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走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2007年,学院启动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利用与陕西省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的共建优势及地处杨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与学院开办专业密切相关的县(区)政府、企业为联谊点,整合和统筹学院与企业两种教育资源,按照“优势互补、联谊联姻、合作创新、共赢共进”的原则,建立起紧密合作型、松散结合型、辐射互惠型三级联谊圈的校企、校政互惠共赢的联合体。学院以双方在科技服务、技术攻关、员工(农民)培训等多方面的需求为前提,通过办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实行农业专家联系乡(镇)服务制度,建设产学研结合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实施科技入户、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等举措,着力助推区域经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先后与陕西咸阳市、宝鸡市、延安市、兴平市以及甘肃永登县、民勤县等地方政府开展校政合作,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各二级分院,紧密结合专业实际,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122个融学生实训、教师锻炼和科研试验、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与106个县(局)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探索形成了学校与县(市)对接、教学院系与乡(镇)对接、专业教研室与村社(企业)对接、教师与专业户(项目)对接,将社会服务的视角投向千家万户,形成“四层次对接”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不仅建立了学院、政府和企业三方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联合体,而且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推广并进,锻炼、提升了教师工作能力,更为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过程、熟悉工作流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毕业生尽早了解企业、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考查学生,知彼知己的相互选择提供广阔的平台。三年来,先后有100多名中青年教师承担了院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围绕三农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2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了陕西彬县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基地进行了实践锻炼。先后有11个专业1500多名学生到基地进行了生态农业、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课程的教学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有了百县千企这一平台支撑,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连年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1月,学院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4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拓宽服务功能 建立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为使学院教育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行使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以重点专业为依托,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和管理机构,在各教学院系组建了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团队,以科研应用项目为载体,面向企业行业发展急需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既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又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鼓励、支持广大科教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明确管理体制。设置、成立科研推广处、“三农”发展研究所、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和赵瑜小麦研究所,统筹负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组织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学校每年划拨100万元作为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专项经费,支持科教人员开展科技推广工作,保证了科技推广、社会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三是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动员鼓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科技推广能力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面向企业,面向“三农”,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激励教师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与成果转化,承担科研项目,承担技术顾问,开展技术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多途径多方式的服务,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专业为纽带,系部抓实施,县乡做协调,需求为基础,学校、企业、政府、农户四方受益”的互惠合作良性机制,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校政(企)密切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出了农业院校面向行业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
实施五种模式探索农业高职服务产业的新途径
学院利用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入、育人服务双赢”的新思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推广服务模式,解决了科研推广服务工作因学校类型、专业设置的差异而面临的困难,使科研推广服务工作更加贴合行业特点,更富高职教育特色。
技术服务型以实施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科研推广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服务。学院教师受雇于企业或农业专业协会,以技术员或技术顾问身份为企业服务。学院已有80多名专业教师被地方政府或企业骋请为技术顾问或技术总监。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为平台,校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面向行业、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共进。
基地示范型由地方政府的统筹职能,按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由科教人员组织,村组、农户参加,采取“政府+科教人员+农户”的模式,通过树立典型,促进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其它农户共同发展。如陕西彬县、凤县、杨凌三大农业科学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日本、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对彬县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技包村型由地方政府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学院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承包团队,开展科技包村及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学院先后选派40多名教师,深入学院所在地杨凌4乡一镇12村,开展科技包村服务。先后在陕西陇县东南镇田家庄村、陇县东风镇李家山村、陇县关山管委会苏家河村、太白县靖口镇庙台村等村开展二联一包对口扶贫,推广科技,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专家大院型由县政府出资建设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学院选派专家进驻大院,带领学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生产性实践技能训练。如学院先后建成的宝鸡千阳县农科教专家大院、彬县小章镇农科教专家大院、宝鸡市农科所农科教专家大院、长武县果树专家大院。
企业带动型教师依托自己的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为农业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学院有30多位教授专家被县市政府和企业聘为科技顾问与技术总监,7名教师领办科技企业,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的社会服务工作实践和成就,不仅彰显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增强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使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培育出的“武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在陕西省和黄淮麦区累计推广达6000多万亩,增产粮食18亿公斤,帮助农民增收36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武农148小麦优良品种,不仅成为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生产中的骨干品种,引入甘肃永登县试验示范种植获得成功,并实现了将当地春小麦改为冬小麦的重大种植制度改革,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学院连续四年承担省教育厅“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举办服务三农科普大集活动,深入开展送技术、送资料、送实用技术培训、专家进村入户现场技术指导等系列科技为农服务活动,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筑牢农民增收致富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陕西彬县、凤县产学研示范基地被确定为陕西省教育厅“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学院被确定为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陕西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陕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全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
yl23455永利官网的社会服务成就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发挥了示范高职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被杨凌示范区评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受到表彰。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院服务社会的典型事例进行了报道。《中国教育报》曾以《增加农民收入,教育大有可为———杨凌职院让农民抱上“金碗”》和《农民眼中的“活财神”》为题两次头版头条对陕西彬县产学研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了报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