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杨职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陕西日报】打造一流示范名校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时间:2015-06-26来源:作者:点击数:

(陕西日报,2014724日)

全国重点 国家首批 陕西首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yl23455永利官网

打造一流示范名校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裴红波  

yl23455永利官网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是我国举办职业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办学八十年来,共培养13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系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设一流的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有标准化学生公寓20栋、食堂3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9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2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1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具备职业训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体系。图书馆藏书87.9万册,订阅期刊1300余种,电子图书62万册。校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文化氛围浓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名。

构多元化办学格局

学院设有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与测绘工程、经济与贸易、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旅游与管理、生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药物与化工、动物工程、文理分院等16个分院部。开设有农、林、水、建、理、工、管、经等8大类70个高职专业。其中有水利水电、生物技术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生物制药等11个省级重点专业。国家部委在学院设有6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可承担176个高、中级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任务。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8个培训基地,建有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分中心、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形成了融短期技能培训、中长期职业培训、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

创一流的育人模式

学院秉承“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校训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特色名校、合作办校、阳光治校”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百县千企联姻等六大工程。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构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等适合专业特点的12种育人模式。学生职业“双证书”获取率一直保持98%以上,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奖项40多项()

建一流的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843名,拥有教授53名、副教授286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10名。客座教授20多名,外聘教师300多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3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师德标兵5名,省级和全国行业职教名师15名,形成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学院教师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2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900多篇,建成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32门。

搭一流的合作平台

学院通过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185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163个融学生实训、教师锻炼和科研试验、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形成“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方受益”的互惠互利良性机制。学院牵头成立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引企入校,合作组建中水水电学院、陕建建筑学院和用友师资培训学院陕西分院等,构架了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教学科研生产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和职业要求、社会需求统一的办学体系。

拓国际化办学视野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教育。引进、吸收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预期成果”课程建设思路,不断开拓办学视野。先后与英国威根雷学院、澳大利亚爱迪斯科文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7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学习、合作培训教师2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

获一流的就业佳绩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和“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创新思想教育和管理体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成为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结合之路,建有三个产学研典型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科研试验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等六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先后承担各类教学和科研推广项目217项,科研项目在研经费超过800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3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8项,培育小麦等新品种8个,专利12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奖项等多年来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